日期标注过场以及真实有趣的场景,赋予影片有一种“偷窥者日记”的感觉,因此我在琐碎的片段中获得对一个人物完全的认知之外,更产生对这类“非典型现代人极强的身份认同感:独立人格形成的同时无来由的抗拒已深埋在心中,因为外界一切无意识的关怀、中伤无一不在压缩你的生活空间,明白沉默避世是彻底的抵抗. 可谁能在空旷无人的山坡上纵情哭泣,和日月星辰分享美和喜悦,能同时忍受着海滩的人声鼎沸和别墅里汤勺和碗敲出的回音?孤独难以概括这样复杂敏感的情绪,所以你会在人前下意识地哭出本貌,会对小孩迟疑地满足小小的虚荣,会应激的打开话匣子甚至咄咄逼人的倾倒着无关生活的苦水,会对羞愧地期待着所有人的拯救. 鲜有人拥有应对独行的强大,有的只是保持忙碌的惰性,所以,放假真是讨厌的事呢. 所幸在电影和文学中,我们被告知神秘和奇迹的存在一开场即是《忧郁小女孩》,与本片做了互文和主题暗示,芭芭拉·斯坦威克塑造的也是个经典的蛇蝎美人形象. 故事是黑色电影的套路,包括那场审讯戏里表现主义的布光,悬疑的氛围又颇具希区柯克电影气质. 故事背景放在戛纳是个有趣的私货. 风骚的长镜头和配乐一直是导演的拿手好戏,分屏的使用更是帕尔玛的一大特点. 最大的问题是视点不统一,在梦里仍然保持全知视角,导致醒来后观众有被欺骗的感觉,降低了电影的可信度,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与前面连贯以迷惑观众. 另一个问题是结构失衡,花费三分之二的时长讲B故事,主线问题却靠一次车祸就解决,不得不说剧作偷懒. 这两个问题《忧郁小女孩》里也犯过,区别是陈凯歌还犯了其他更严重的问题,而这部的形式和故事内在逻辑是统一的,如果当作《忧郁小女孩》去理解,会有更多的享受,甚至前面说的问题也不成立了.